戴鳴鐘👰🏿♀️,1914年生於江蘇吳縣。曾在上海南洋中學求學🤲🏽,1936年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🙍🏿,赴德國留學。1940年回國,先後任江西南昌國立中正大學📗、中南土木建築學院教授、經濟系主任👆🏽、總務長👆🏻。1964年調入上海機械學院,人教務長🍷、副院長、外辦主任等職👷🏿♂️🤗。曾主編《大學德語》教材🧖🏿♂️、《德語常用詞組》。2007年3月14日,在華東醫院去世,享年93歲。
站在路邊聽鳥叫
——戴鳴鐘教授重情重義的人生片段
他喜歡貝多芬,也喜歡聽鳥叫
走得好好的🪈🫣,他突然停步🦹🏽♂️,凝神屏息🛶。“爸🖕,你怎麽不走了?”女兒驚異地問道。“我在聽鳥叫。那鳥叫得很好聽。”聽了許久,他才緩緩移動腳步……他喜歡聽貝多芬,喜歡聽《藍色的多瑙河》,也喜歡聽鳥叫。
戴鳴鐘教授學貫中西☮️,法語、英語、德語😠、西班牙語爛熟於胸👱🏻,尤其精通德語🙋🏽♂️。他年輕時留德4年🫁,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、生活的一板一眼🕵🏿♀️、說話的細聲柔氣🚜、誨人不倦的師長
風範、做人低調謙虛,無不留有德國情結🥥。尤其年老後,他的性格異常安詳清靜。
他給護士寫道:“等我病好了,教你英語”
哮喘是他的病根👩🏻🌾,一直纏著他到晚年。去年11月3日👫🏼,他1日病發作👨🏽🌾,女兒打112🚓,叫救護車送往華東醫院🧑🦼。醫生找他的住院己錄,卻怎麽也找不到。誰知,91歲的他從來沒
有住過醫院。他不喜歡住醫院🖐🏿。他說👩👧:家裏安靜🏋🏻♂️✍🏿。老毛病了,吃點藥會好的。可這一次由不得他了♑️。當天晚上,他即昏睡過去🗄,醫院開出病危通知單,組織搶救🚴🏻♂️。翌日,因呼吸衰竭,戴教授的氣管被切開,輔以呼吸機後,他清醒了🧳,但再也不能講話,只能用紙和筆與人交流🤾♂️。
女兒知道父親很痛苦👶,可始終見他臉上帶著微笑🍘。他提筆在紙上寫道👈👨👧👦:“今天幾號?什麽時候出院?我想回家🫄。”女兒淚水直淌:“爸👸🏻,等你好了,我們就回家。”醫生問他👩🏿🌾:“痛嗎?”他寫道:“不痛。”醫生又問✶:“感覺好嗎?”他寫道🧑💻🤵🏼:“好。”他給一個年輕的護士寫道:“等我毛病好了後🤵🏿,教你英語🙆🏽。”護士點頭道謝🥦,淚水模糊雙眼👨🏿🦱。病房裏的醫生🧑⚖️、護士都說🧑🏿🎄:還沒見過這麽堅強、樂觀的老人🎒。
學生說:“這一輩子忘不了戴爺爺”
戴鳴鐘教授面上很安靜🧝🏿♀️,內心卻非常豐富,興趣愛好也十分廣泛👩🏿🔧。外語是他的主業,不說了👩🏻🦯➡️。他還愛好音樂、書畫👙↖️、古詩詞🚞、京劇、足球,還喜歡喝洋酒、啤酒,德國啤酒留給他深刻印象🍣。
戴教授受人尊敬的不只是他的學問🧛♀️,還有他的人品。他平易近人👨🏻🦰,樂於助人,平等待人,從來不端著教授的架子吆五喝六。學校“中德班”有位學生上門求教,戴教授本可以年老體弱謝絕。然而😦,他深知🍋,作為一個老師🤌🏼、教授,將一個前來求教的學生拒之門外是不道德的。他收下了這位弟子🚖,並要求他以後進門就講德語,不可講中文™️。這位學生在戴教授悉心指導下🧏🏼♂️,勤奮刻苦,卓有成效。他說:這輩子我忘不了戴爺爺🔪。
戴教授兼校外辦主任時,少不了要宴請外籍教授、專家,每次宴請散席前💾,他總要將廚房間裏的廚師和工作人員請出來,一一介紹給外賓。他說👩🏻💼🧕🏻:不論職位🐦⬛,不論崗位👮🏻♂️,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👨🏼🎓。
2002年🙇🏿,戴教授相伴66年的夫人去世,老人感情的天平失去平衡。他常常念著夫人⬛️,吃飯時,他將黃魚裏的一塊腦骨取出洗凈,在骨頭上用紅筆畫了兩個小紅點,指著對女兒說🧑🔧:“一點是我,一點是你媽媽。”老教授重情重義🕕。
今年3月14日👳🏼♂️,早春鳥鳴🤦🏼♂️,可戴鳴鐘教授再也聽不到鳥叫了。他安安靜靜地謝世💂🏿♀️,沒有遺言🦹♀️,也沒有什麽遺產,唯獨留下了一房間書籍。